湘鋼系統推動進口備件國產化

2009-10-10

中國冶金報訊(記者宋曉乙 胡佩生 通訊員肖萍)華菱湘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由主管公司領導掛帥,相關部門領導、首席工程師、專業主管、專家工程師組成的進口備件國產化推進委員會日前成立,用以規范進口備件向國產轉化的管理制度也已經出臺,意在使這一項工作系統化經?;?。今年起,湘鋼設備管理部門將努力在這一新的領域挖潛創效。
    由于擁有大量國外引進的技術裝備,湘鋼近幾年進口備件的使用量均在1億元左右。據湘鋼設備管理部有關主管人士介紹,一般情況下,國產備件雖然性能方面要比進口備件稍遜,但價格只是進口備件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而且,進口備件采購周期往往較長,像軋輥軸承,有時竟長達三年,為了不使備件斷供,不得不保持較高的庫存,占用資金。在保證設備高效正常運行的前提下,推動進口備件國產化,大有文章可做。
    所謂進口備件國產化,是指一般的國產化備件經論證后直接替代、或者通過研制攻關開發替代進口備件的過程,達到彌補原備件的不足、縮短采購周期、減少資金占用、強化和延長備件使用壽命的目的。前不久,湘鋼設備管理部組織專業首席工程師對公司所有的進口備件進行清理,已有360項備件進行了國產化,規定今后凡有相應采購計劃時,均應采用國產備件。同時,根據進口備件的性能、現場工況條件、國產化備件的特性等綜合因素加以評估,從中確定307項備件具備直接以國產備件轉化替代或稍加改進后轉化替代的條件,并對條件成熟的逐步進行國產化。
    第二部分主要是系統性較強的高精尖進口零部件或者整機,經研制、攻關開發試制、功能替代,經試用后其技術性能、可靠程度、壽命或經濟性與進口件相當或超過進口件,此備件稱為國產化研制備件。顯然,這一部分進口備件的國產轉化要復雜得多、難度大得多,因而會十分慎重,通過科研立項的方式,與國內有實力的制造廠家共同實施。比如大盤卷高線部分的減定徑機組,就正在進行實質性探索。這一類備件的研制,采取項目負責人制。
    進口備件的修復目前也已經展開。湘鋼每年的進口軸承使用量約在3500萬元左右,像寬厚板連鑄扇形段輥子兩邊的軸承有好幾百,損耗較大。過去沒有修復這個概念,普遍是一次性更換,一年需要換掉好幾千個。如果能夠在進口軸承修復這一方面有所突破,預期每年將可獲得數百萬元的效益。